文章轉載:信傳媒
(圖片來源:信傳媒)
根據統計,每年約有1萬多人診斷大腸癌,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。(圖片來源/buri@photoAC)
知名主持人賀一航6月3日因大腸癌病逝於台北榮總,享壽64歲。賀一航在2011年被確診罹患大腸癌第三期,但他手術開刀後決定不接受化療,也沒有定期做健康檢查,希望用開心的生活對抗病魔,不過他也呼籲其他癌友別學他這樣做……
根據10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,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大腸癌,且每人一生中約有7.7%罹患大腸癌的機率。衛福部統計,自民國95年起大腸癌居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,每年約有1萬多人診斷大腸癌,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。
「其實,大腸癌若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,早期大腸癌若妥善治療,據估計存活率能高達90%以上。」前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視鏡室及超音波室主任、成美腸胃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表示。
那要怎麼做才能預防大腸癌?又有哪些危險因子要避免呢?
易得到大腸癌的6大危險因子
陳炳諴先比喻,「大腸就像是人體精密的資源回收場,將身體能夠利用的養分及水分盡力回收利用,吸收完畢後無法利用的廢棄物,會經過大腸菌叢發酵後形成糞便最後由直腸排出。所以一旦大腸生病了,也會進而影響人體許多其他器官的功能。」
他表示,目前研究沒有明確證據指出便秘及宿便是大腸癌的風險因子,但易得到大腸癌的高風險因子包括:
1. 家族史(尤其是一等親有大腸癌)
2. 腸道瘜肉病史、過去曾罹患過大腸癌
3. 年齡(50歲以上)
4. 發炎性大腸炎
5. 低纖飲食
6. 缺乏運動
前高雄榮總腸胃內科主治醫師、現任成美腸胃科診所醫師歐威廷進一步指出,除了飲食西化、肥胖、遺傳,其他造成罹患大腸癌機率上升的原因,還有抽菸、飲酒、靜態生活型態者、高齡者、食用過量的紅肉及加工類肉品者、糖尿病患者以及發炎性腸道疾病(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)患者。
歐威廷認為只要飲酒過量(指女性超過每日17.6克酒精;男性每日超過35.2克酒精),就會增加得到大腸癌的風險。「其實在便利商店常見的易開罐啤酒就約330-350cc,若乘上啤酒濃度約4%,就相當於女性每天可允許喝的酒精量。」因此歐威廷提醒,若是有飲酒習慣的人,女性每日不宜超過1罐易開罐啤酒當量的酒精;男性則每日不宜超過2罐。
知名主持人賀一航6月3日因大腸癌病逝於台北榮總,享壽64歲。(圖片來源/賀一航臉書)
如何判斷腸道是否健康?醫:5招自我診斷
若要預防大腸癌,陳炳諴表示,首先必須知道自己有哪些風險因子,接著必須了解在這些風險因子中,哪些是自己可以掌控的?哪些是自己避不掉的?如此一來才能針對自己可掌控的部分來改善生活型態,至於無法改變的部分就需要醫療上積極的篩檢以及治療。
可以掌控的部分:
生活習慣:不抽煙、不飲酒過量(男性一日勿超過….
飲食:多蔬果、多全穀纖維、不過量食用紅肉(每日不超過100克)、 不過量食用加工類肉品(每日不超過50克)。
多運動:建議每日至少散步半小時以上。
維持正常體重:建議BMI值要在25kg/m²以下。
維持良好的血糖控制:有大型研究指出空腹血糖只要每上升20mg/dl,就會增加1.5%的大腸癌罹患率;也就是說,空腹血糖越高,罹患大腸癌風險就越高。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相當重要。
(成美腸胃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表示,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存活率達9成以上。(攝影/陳稚華))
根據歐美國家經驗,每1-2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-33%的大腸癌死亡率。在癌登資料中,也可以看到因糞便潛血篩檢政策執行後,初診斷第三、第四期大腸癌的患者比例逐年下降。國健署自民國93年起,開始推動糞便潛血篩檢,政府目前補助50-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,陳炳諴強調,年齡屆滿50歲後的民眾,可至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進行篩檢。
國健署也提醒,適逢端午佳節,國人習慣吃粽子應景,由於粽子熱量高,吃過多的熱量易導致肥胖,而肥胖會使男性得到大腸癌的危險性增為1.6倍、女性增為1.2倍,因此,吃粽子要適量,並多吃高纖蔬菜,吃完也可以全家一起散步、運動,並可善用假期,陪同家人去做大腸癌篩檢,維護自己與家人健康。